资讯详情

中国打造奇迹工程,张家界人可以坐高铁去台湾了!

2018-01-23 13:01:00     张家界城市建设信息网 1212

21世纪上半页,可能是中国工程人不断创造奇迹,刷新奇迹的时代,通山跨海无所不能。

 

按此速度,想像力已无法跟上中国工程人建设的步伐。谁知道还能剩下什么样的伟大工程,留给21世纪下半页的中国去建设。所以且行且珍惜,看看我们这个时代,那些伟大工程是如何耸立起来的了吧!

 

就在去年和今年,一座港珠澳大桥,刷屏全球工程界,将这种赞叹推向巅峰,誉之为“新世界七大奇迹”。 何以奇迹,难不可攀!奈何于中国,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奇迹在中国工程人的脚下,只不过是短暂逗留的驿站,因为下一个奇迹已经在路上!

 

 

而这个在路上的奇迹,就是跨平潭海峡公铁两用特大桥!只所以奇迹,因为这里建桥,难度超乎想像,被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所以在路上,因为已经开建,而且安好!

 

平潭海峡建大桥有两大难,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海底。天上是终年肆虐的风,海底是万年积累的硬。

 

世界最难的桥!

 

港珠澳大桥中有一段就是中铁大桥局和铁四院监理的杰作,但转战自港珠澳的参建工程师们说,这座桥难度远超港珠澳大桥。

 

中国工程院七院士平潭海峡大桥考察后说:『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其独特的海峡环境,无论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还是大风、强浪、强涌、急流等海况的恶劣程度,均远超已建成的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青导湾大桥和港珠澳大桥。』

 

去过世界大部分国家海港的水手说:『像平潭海峡这样的风浪又大又碎的地方,还真是少见。』

 

看过无数风浪,建过无数大桥的中铁大桥局董事长刘自明说:『这是中国建桥史上一次新的长征。』

 

▼▼▼

难题一:百慕大三角的风

 

平潭海峡的风脾气很坏!常年刮大风,海风吹着海浪跑,如千军万马过峡口,其风波之恶与百慕大三角、好望角齐名,并称世界三大风区。而仅此一条就可成就平潭海峡建大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不仅如此!

 

▲接近20米的浪高

 

说到风,你可知风之力吗?六级举伞步难行,七级迎风走不动,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因畏风之力,所以国家有明文规定,六级以上大风禁止施工。然而我们的平潭海峡,一年六级以上大风三百天,七级以上台风两百天,十二级以上台风这里也不鲜见。所此条决定了平潭海峡成为建桥禁区。

 

▲大风起时,常见惊涛拍岸

 

平潭海峡,风大、浪高、流急,一年2.5米以上涌浪天数占45%,最大浪高9.69米,最大高差7.09米。那么3米高的浪涌,放之于广阔无垠的大海,也许看起来仍是波平浪静,但是放在局部的施工现场呢?也许像一大锅烧开的沸腾的海水。

 

▲承台混凝土作业现场,仅3米高的浪涌,大海就像开了锅


难题二:脾气硬似钢铁的光板岩

 

平潭海峡的岩,被称之为光板岩。这里千万年穿过海峡的大海风,带动奔腾的海涌昼夜不歇,淘走了海底意志薄弱的松散岩层,剩下的就是脾气比钢铁还要倔的光板岩。


▲光板岩,让厚厚的钢护筒化作绕指柔

 

海底的光板岩不仅硬,而且倾角不一,附近可能还潜伏着大大小小的坚硬孤石,让人捉摸不定。所以在这样的海底每打一根桩都可能面临不同的情况,而这样的桩有1865根。

 

▲不仅是光板岩,海底还潜伏着大大小的坚硬孤石

 


面对这样脾气又倔又硬的光板岩,行踪诡异的海底孤石,施工过程中比得不仅是钻探技术,还有强大的耐心。在这种情况每进一厘米都是让人欣慰的,而这里最费神的一根从钻进到成桩竟花费了1年6个月,其间多少苦,多少研讨,多少反复,甚至多少争吵(为争论一个可行方案),只有大桥的建设者们知道!这就叫新时代的坚韧吧!

 

祖国意志面前,这只是湾浅浅的海峡

 

在70年代,台湾有位诗人叫余光中,曾站在海边凝望大陆,涕泪满面的叹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是的,乡愁说明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就是情与根,枝与叶,母与子的关系,本就是同宗同祖一家人的关系,如今被一湾浅浅的海峡隔着。

 

今天强大的祖国,建设那么多的伟大工程,超级工程,又怎能忘怀祖国的宝岛台湾呢?

 

其实早有规划从北京到台湾修一条高速公路,后来又有设想修建一条铁路。规划了北中南三条线路,北线最为合理,就是先以大桥经平潭,然后以平潭为跳板通过修建125公里的隧道连通台湾。这是最短的一条线路。

 

▲示意图

 

介时,这条铁路就会成为大陆通往台湾的脐带,沟通两岸人民的血脉流通,让台湾再一次走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介时小小的平潭做为纽带和跳板,兴许会成为第二个厦门吧!

 

▲线路图


今天建设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就是京福高铁,京福高速公路的先期段。在有益于推进祖国统一的伟大梦想面前,又有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无论多强的海浪天风,在祖国意志面前都只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而承担这份建设任务的工程人将无尚骄傲,因为他们参与、见证、和创造了这份历史!

 

历史使命,谁来担纲?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由谁担纲呢?丰富的建桥经验,技术过硬,强大史命感,这可是必备素质。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由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施工,承担监理任务的是铁四院监理公司,中铁山桥承担了钢梁钢结构的制造。中铁大桥局的建桥战力自不言喻,自从1957年完成设计建造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后,即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当做使命,为祖国沟通天堑,打通咽喉命脉控制性工程立下赫赫战功。铁四院监理公司隶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桥梁监理战绩卓著,监理作品包括:有着世界七大奇迹之称的港珠澳大桥;世界跨径最大的公铁斜拉桥(1092米)的沪通长江大桥;一跨过长江的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单跨1700米,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双层悬索桥等。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山桥实力雄厚,都是行业龙头,本文不做详细介绍。

 

履尽蛮荒,建设海上大平台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注定是桥梁史上的新长征!在这里工作的建设者,注定要将他们的苦与乐,坚与韧洒在这片大海里,将他们的丰功与骄傲镌刻在这座大桥上和他们的人生印记里。

 

先看一下平潭海峡大桥当前的风姿,而初来时是荒岛加乱石滩,这一切都是大桥人履尽蛮荒,倍偿艰辛留下的作品,而建成后这作品要宏伟震撼的多。

 

▲通向大海深处桥墩,像士兵一样排列在海上栈桥一侧,她的右侧公路大桥也徐徐而来相会。

 

要完成不可能的任务,首先要制服「终年肆虐的风,永不停息的浪」,所以建桥之初首先要建一座海上栈桥,在海峡中搭一座能抵御强台风,大海流的海上平台。这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

 

▲这是海上栈桥,只是临时工程,但是你可知道,托起钢桁梁的钢管桩,深深扎入的是40多米深的海底,托起的临时桥梁却可以抵御14级的台风,这座临时栈桥建设规模和难度都超过了许多桥梁。

 

▲这是5900平的海上平吧,相当于141个蓝球场大小。平台上行走很容易忘记是走在40多米深的大海上。

 

栈桥建好后,还要把生活驻地、料仓、伴合站、钢筋制安场、海水淡化厂,龙门吊等大型机械停靠场等大临建设统统搬到海上来。而且建设质量是按照能抵御14级台风来建设的,是不是很牛很牛!

 

▲海上平台大型机械设备林立,这只是海上平台波澜壮阔图画的一角而已!

 

▲这是现代化的海上混凝土伴合站,超过许多城市商品砼生产基地。他的旁边是个海水淡化厂,他的斜对面是海上的某个钢筋加工场,平台上有几个钢筋加工场。要记住的是他的下面是40米深的海水。

 

平潭海峡大桥的五件镇海神兵

 

跨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完成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首必须镇住平潭海峡的惊涛骇浪,再者要摁住脾气怪张的海底光板岩。为此平潭海峡建设者,打造了五件镇海神兵,且听我一一道来。

 

1、镇海平波船

 

在摇晃的大海上要完成一系列的精确定位、衔接作业  首要的是定风波,何况是脾气暴躁似百慕大三角的平潭海峡。在这里作业,需要一分力气的事,往往要使出十分的力,200吨的起吊往往需要2000吨。而这里的最大的海上起重船是能起重3600吨的海鸥号。

 

▲在海上起吊200吨重的龙门吊,运走架设到海上平台上用的是起吊2000吨重的起重船作业。

 

▲波平浪静时,2000T 的浮吊“秦航工2000”,正在起重16.6米高,近2000吨重的海中钢围堰。起重船中央白色的尤如小小火柴盒的小东西,其实是船上的四层楼高指挥操作塔楼。

 

▲能起重3600吨的海鸥号的建设现场,规模宏大的像不像建一艘小型航空母舰。像这样为平潭海峡大桥建的巨型起重船,3600吨、2000吨、1000吨、700吨不等的大大小小有7艘。

 

2、定海神针桩

 

要在平潭海峡定风波,需要将一根根粗大的巨型桩,深深的嵌入进硬硬的光板岩中。要知道光4号主塔下的桩就有18根,根根直径4.5米粗,这里平均水深40米,平均桩长达62.3米。没有一些扭动乾坤的力量是完不成这定海神针般的作业。4.5米的桩有多大,世界最大,钻孔直径面积达16平米,相当于一间卧室,可谓寻常桥梁桩基的祖爷爷了!

 

▲常搞工程的,这样的钻机没见过吧!当今世界最大最强悍的桥梁钻机,KTY5000型液压动力头钻机。

 

▲为此量身研制的世界最先进的钻头,钻孔直径达5米,这样大的钻孔直径下,最大钻孔深度可达180米。这得多大的钻进扭力呢?


▲连接钻杆,这么大的钻杆没见过吧,一米一米的接下去,直通海底光板岩,并一寸寸的深入进去。

 

▲钻进完成后,用3600吨起重船,起吊18.5米高的钢锤,将4.9米粗的钢护筒精确插打进40米深的海里。直径4.9米的钢护筒倒底有多粗,18.8平米相当于一间大卧室,和一般铁路的桥敦差不多粗细。

 

▲工人身后巨大的锤帽,击打过程中加上替打设备重计237吨。


▲海上正在下放4.5米超大直径钢筋笼,这是定海神针的筋骨。

 

▲终于一切就绪了,往钢护筒中灌注混凝土。62.3米深的桩,一次性要浇筑近1200方的混凝土。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浑然一体,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挑战,而这样的成品桩,每一根都是要经技术检测的。而平潭海峡上打的每一根桩都是优良桩,根根都可称的上定海神针。

 

3、镇海乾坤锁

 

4号主塔的22根定海神针打造好后,用什么把她们牢牢抱成团,共同支撑起高达200米的海上擎天柱呢?这又需要打造一件神兵镇海乾坤锁。

 

▲镇海乾坤锁被大桥人称之为超级哑铃。俯瞰的图中可以看到,22根桩被乾坤锁牢牢的锁在海中紧紧的抱成团,共同形成定海神兵。
 

▲这是超级哑铃,镇海乾坤锁的预制现场,吊车在里面就像是根牙签,恢宏大气吧!

 

▲大桥人检查神兵。镇海乾坤锁有多大,长96.8米,宽36.8米,高度16.6米,单套重量3937吨,建成后可抵抗风浪海流力是内河同等规模的20多倍。

 

▲海鸥号吊装乾坤锁,需要不仅是巨无霸的力气,还需要定力和精准度,要让她准确的穿过22根定海神针,不偏不倚不碰不磕,这时候知道镇海平波船的功用了吧!

 

▲镇海乾坤锁安装完成后,还要在内部进行钢筋制安,混凝土冷却管安装等施工作业。待一切就绪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为了保证锻造这件神兵的浑然一体,数万方的混凝土要一气呵成,在海浪不息的平潭海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光海上原材运输就需要精密的施工组织调度,因为一切都要在海风海浪的间隙完成。

 

▲比如这最后一次10000多方的混凝土浇筑,历史113小时坚守,3.5万吨原材,在30小时风浪间隙中完成。


4、架海擎天柱

 

要在平潭海峡40多米的海水中,架起宽532米,下可通行万吨邮轮,上可跑六车道高速及双线动车的双层公铁大桥,没有擎天之柱不可以担当。

 

▲平潭海峡大桥3#、4#主塔间宽阔深隧的航道


▲主塔设计高度200米,相当于70层楼的海拔。

 

▲平潭海峡擎天柱,正在一节一节的拔高。顶部蓝色的是液压自动升降模架,相当于四层楼高,图片是不可以感受他的宏大的。

 

▲架海擎天柱的两根柱子,远看了不觉其大,走近真的是很恢宏。

 

▲擎天柱上的高空作业。平潭海峡上建擎天柱,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高空中风从未停歇过,她总是在大风的间隙中坚强成长。

 

▲站在塔柱顶端测风的铁四院监理,按他们的说法,平潭海峡的风是一直吹,一直吹,特别是高处,大海的风声就从未断过。所以测风是经常的事情,因为要寻找风小的间隙,要让安全和质量在风的间隙中安然通过。

 

5、架海紫金梁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钢桁梁长度为5682.8米,最大跨度532米,简支梁设计为80米、88米,架在墩上远看起来挺普通,其实真的是很不一般很不一般。

 

▲看起来挺普通,其实她的低调你不懂。她长80米、88米两种规格,高15.1米、宽17.1米,重1060吨(80米梁),架在梁上,如五层楼钢铁大厦,墩帽如半个篮球场。

 

▲中铁山桥集团梁场

 

▲钢桁梁的拼装

 

▲4台液压模块车承载下才能进行转运

 

▲建设者与身后正在吊装的首榀钢桁梁合影,这是历史的时刻,他们为此而感到骄傲!你可知道努力所以骄傲的感觉吗?

 

百年精品路,壮志豪情人!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是世纪超级工程,所以必须是百年精品工程,为此中铁大桥局的董事长亲任项目经理,欲借平潭海大峡之雄奇艰难,筑世纪精品工程,欲借平潭海峡的海浪天风锻造成祖国跨世纪桥梁工程师的伟大摇蓝。关于这座桥,大桥局的介绍已太多,我这里就介绍些监理的工作情况,虽只是沧海一粟的片段,但也能反映一些他们的工作状况。中铁大桥院和中铁山桥本文也不详细介绍了,各位朋友莫怪,以后的文章里再细细说来。

 

为建造一座能抵御百年风浪的精品工程,让这湾浅浅的海峡乡愁从此逝,永远伫立在平潭海峡上,铁四院监理公司委派富有经验的黄园禄副总工程师担纲该桥的总监理工程师。

 

▲平潭海峡大桥总监检查桥墩支座垫石混凝土密实度

 

▲谁又知道桥梁每一段成长背后,都要经历方案的编制,监理的审核,施工技术交底,和监理控制要点学习,最后一步步的贯彻落实和执行。图为监理项目部组织4#塔柱监理卡控要点的学习。

 

▲检查塔柱预应力张拉端口钢筋直螺纹套筒的预埋情况,这关系到张拉后主筋的恢复。这项伟大工程的混凝土是一段段一节节的浇筑衔接起来的,但要把她打造成浑然一体能抵抗超级台风的神兵,需的是技术、责任还有用心。

 

▲检查移动模架模板的错台情况

 

▲检查直螺纹套筒,钢筋的关节部位,一座这样的超级桥梁,所有的钢筋丛林都是由这些直螺纹套筒衔接而成。
 

▲检查钢筋直螺纹,丝口的磨圆度如何,是否有断丝,丝口长度是否合格,精度毫米级,无数的丝口需要成年累月的细心与耐心。

 

▲监理人员检查直螺纹

 

▲钻孔桩验收,监理人员检查她的长度、沉渣厚度,要保证每根桩都按要求进入他设计既定的位置

 

▲海上深夜验收

 

▲现场试验检测混凝土的含气量

 

▲现场取海水回中心试验室进行淡化试验

 

▲检测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

 

▲游标卡尺检查钢护筒的厚度

 

▲平潭海峡大桥最精彩处是这里的建设者都很年青,这是否让你想起中国的天宫一号和量子卫星?因为让世界心慌的,这些惊诧世界的作者都是些年青人,这代表未来世界的精彩会花落何家。

 

工作连着生活,成为平潭海峡人的全部

 

平潭海峡上,除了荒芜的海岛就是茫茫的海域,这里的青春无处可去!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弥虹灯闪烁,没有商场、酒吧、卡拉OK,工作已成为这里所有的一切!说是为了挣钱立命养家,这也许是主观的一种选择,但客观上他们却是一群奉献者。今天且给大家展现一下他们与工作分不开的生活。

 

▲珍惜用水,他们的理解要深的多

 

▲脚下是四十多米的海底,平台上是大桥人的海上家园

 

▲海上的风无处不在,无论是你站着、躺着、坐着、卧着,风总在那里,在你的脑海里,在你的骨子里,在你的浅意识里。在这样的海上平台上睡觉,有风卷起海浪拍打着梦境,这算是大桥人的浪漫与功夫吧!

 

▲海上三餐,没有饭馆、酒店、烧烤摊,平淡里的精彩!

 

▲这是大桥人的工作态度,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浪配上工作,那才给劲。让海天聚能量,去开天僻地为平潭海峡而努力!

 

▲这是平潭海峡大桥style,是不是很努力奋进的样子

 

▲海上纤夫,拉缆绳的大桥人

 

▲海上的生活是极其枯燥的,连个WIFI也没有,唯一的娱乐就是平台上半个蓝球场,而且还得看老天爷赏脸,需要等风小些的时侯,这在平潭海峡有些难!

 

▲海上共同战斗的兄弟们,开朗又豁达

 

▲他们走路的样子青春又豪迈,但你可知道这平台上工作的人,绝大多数都会染上风湿。这里常年海风夹杂的湿气大的离谱,大到连电脑都会染上风湿,据说这里的电脑从不关机,因为关上了就可能开不了机了,这是他们的经验之谈。

 

▲海上生明月,想家的大桥人,给家人去个电话吧!

 

▲汗流夹背的大桥人。这里的工作场合没有树,没有遮荫的地方,这是烈日炎炎下常有的状态!辛苦了,我们平潭海峡大桥锻造者们!

 

最后欣赏一下海上大桥风景吧!在辽阔的大海上,呈现的是宏大的孤寂,但这是平潭海峡大桥独有风景,这里盛产无聊和寂寞,但也盛产冲天的干劲和青春的奉献,这里有无止歇的风浪,也有永远燃烧的热血,这里的风景注定会留下一段传奇,因为有许多人把他们人生美好的一段青春,埋藏在这片雄奇的海域。

 

▲这里有无边落漠的黄昏,因为有许多青春,将芳华放遂在这片海域,不惜寂寞,只为追求生命价值的高飞。

 

▲这里有海上不眠的琉璃夜,波光潋滟处的跳动,是大桥人不眠不休的心,权当是一场梦境吧!梦境里,他们是跨海扬波的真汉子!

 

▲这里有海上生起的明月,明月照耀的是他们的理想,是这些奋斗者的梦。梦里天堑变通途,梦里天涯共此时,梦里没有了乡愁,梦里有两岸一心,共筑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魂!

相关文章